切割机器人

新闻中心

news

首页 > 公司新闻 > 新闻详情

大界机器人CSO胡雨辰被评为宝山区科创青年企业家

来源:大界机器人发布时间:2023-05-23

日前,宝山区第一届科创青年先锋榜名单正式揭晓!该名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赛道20位科创青年先锋经过层层筛选大界机器人首席问题官胡雨辰成功上榜

 

图片

完整名单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 大界机器人CSO胡雨辰简介 ]


胡雨辰专注于建筑机器人与建筑CAM软件研发,发挥创新精神和学科带头作用,协调算法、软件工程、自动化、机械、电气、工艺等多专业,通过跨学科融合,打通设计-建造数据链条,连接现有生产数据孤岛,颠覆性地解决了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不高的痛点,迭代更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M软件RoBIM,持续攻克工业软件这一卡脖子问题。在建筑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授权专利24项,领跑中国建筑机器人赛道,用先进的自研技术引领全球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


图片

大界机器人CSO胡雨辰



[ 做关键核心技术,一蹴而就不现实 ]


常有人问胡雨辰,是否曾想过放弃,他会打趣:随时随地。但身体更诚实,自始至终在坚持,所以才有了公司刚出炉的《研发部100轮迭代计划》——两周一次雷打不动的“迭代会议”,已开到第100轮。之所以称为“迭代会议”,就是一种主动姿态,超前谋划,以备“未来像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


图片

《文汇报》专访胡雨辰


2017年,3个有数字化建造背景的85后小伙伴,揣着一套人机交互系统,在100平方米的场地开始创业。直白点说,就是让机器人盖房子。


创业之初,困惑接踵而至:数字化建造的拐点是否到了?架构往什么方向走,是施工现场直接替代建筑工人,还是改变现有生产组织逻辑,在工厂完成预制建造?胡雨辰和创始团队有过激烈讨论,走过弯路。砌砖机器人、抹灰机等现场施工机器人设备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却证明“此路不通”,成了创业路上的学费。


迷茫之际,他和另外两个合伙人也曾在小馆子一醉方休。但清醒后,还是不约而同地坚定:“不能退!我们要做的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做不可取代的东西,一蹴而就不现实。”


“试错”,让他们了解到机器替换工人的核心痛点——设计生产数据的统一与连续传递,也就是怎么给机械臂录入“说明书”。国内外现有大多数建筑工程落地仍依靠施工图纸,通过碎片化的建筑生产设备协同技术工人,进行半自动甚至是全人工的生产。大到设计与建造落地,小到工厂设备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孤岛,难以协同。


这倒逼着他和团队研发通用的工业软件,从而能够连接关于建筑模型从设计到生产的数据,“工业软件RoBIM”由此诞生。酷炫的机械臂是数字化转型“看得见的手”,真正让机器人读懂图纸、手眼并用的“大脑”和“神经”,才是大界“数字化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没有可借鉴的样本,就得打破壁垒创新。但技术充满不确定性,工业技术尤其需要一步步地沉淀和迭代,耗费大量时间去优化技术、落地场景,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所幸在这条赛道上,人工替代需求、智能制造升级、国家政策支持等利好不断,推动企业不断前行。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并与大界协同定向输出专业技能人才。建筑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现实生产中的需求,也助推技术迭代。比如大尺度建筑曲面构件工艺机器人,曲面量产了,可以反哺设计端的创新;切割、打磨、焊接联动的柔性切焊机器人,可以避免工人在恶劣环境中生产作业……


图片


胡雨辰说:我们企业的英文名称Robotic Plus,意为“用机器赋能建筑”。而中文名“大界”则意味着“透过机器人,看到智能制造的广阔世界”。


中国自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发展至今已41年,四十不惑,靠的就是瞄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一解决困惑成就的。眼下,大界已完成B+轮融资,员工从3人壮大到180余人,成为中国领先的柔性生产、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率先实现了建筑产业数字化智造。公司也试水船工、能源机械等行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今年还将把“出海”列上计划表。


漫漫创新路,大界机器人正在扎扎实实踏好每一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文汇报》,文字略有调整


最新推荐